“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请大家为所有的中国品牌致予最热烈的掌声”
8月初,比亚迪在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发布会上呼吁中国车企“在一起”。而其致敬中国汽车的短视频也在不少业内人士的朋友圈“刷屏”。
(资料图)
对于比亚迪的表态,不少人选择了支持,包括中国头部造车新势力的一把手。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均对比亚迪呼吁“在一起”都视频进行了转发和并发文表达了赞赏。
然而,在一些人表达了支持之后,也有一些人表达了反对。
“我们不要道德绑架地在一起,不要被裹挟着在一起...... 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长城汽车CTO王远力在微博上对比亚迪“在一起”表态如此回应。在此之后,质疑比亚迪的声音也越来越多。
那么,其他中国车企的领导们究竟如何看待“在一起”的表态呢?借2023年成都车展集合了众车企领导“在一起”的机会,百度有驾就此问题与长安汽车、奇瑞汽车、蔚来、哪吒汽车等多家中国车企的领导进行了交流。
早在2023成都车展开幕之前,岚图汽车CEO卢放就对百度有驾表示,他是不反对“在一起”这一提法的,因为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但他表示,这可能需要行业里方方面面都要实现更健康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发展。
长安皮卡品牌事业部CPO、长安凯程副总经理莫方辉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外界也不应该狭义地理解“在一起”。 “在一起”不代表就要怎么样,“在一起”仍然能够允许内部良性的竞争,这才是叫做最高境界的在一起。
既竞争又合作,也就是我们经常所提的“竞合”状态。莫方辉预计,这可能才是比亚迪所说的“在一起”的真正含义。如果能够科学地理解“在一起”的话,行业里的一些做法也才能真正符合比亚迪呼吁“在一起”的初衷。
哪吒汽车营销公司执行副总裁胡恩平也认为,“在一起”这个愿望和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在他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到了有反向输出的时候了。像德国汽车最早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一起的。但他同时强调, 愿望很好,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太复杂,导致这种良好的愿望可能会被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理解 。
奇瑞汽车营销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家臣也持有相同的观点。在他看来,在淘汰赛不断加速的大背景下,呼吁“在一起”和反对“在一起”都是正常的,都是不同车企基于自身利益原因发表的不同看法。
“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一个点,或一个面,”赵家臣表示,“也不需要去苛求行业都是一边倒的声音。”
放眼整个全球汽车市场,60%的新能源的汽车都是由中国生产,并在中国进行销售的。这说明,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工业中,中国公司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角。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地位,靠的是中国汽车产业上下游各个公司一起完成的。
2023年1-6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234.31万辆,同比增长77.1%。同期,日本汽车出口量为202万辆,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7%。这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量已经力压日本排名全球第一。
可以说,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喜爱,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营销渠道也可能更进一步的完善。但莫方辉强调,所有这234万辆的成绩,是所有出海的中国汽车品牌一起做出来的。
“过去,大家已经在一起做出了巨大的成绩出来。”莫方辉表示,“ 未来,大家不得不在一起共同面对行业的挑战,包括海外车企的挑战,走向全球化的挑战等等 。”
确实,无论是在一起还是不在一起,都不能违背大环境的趋势。赵家臣也认为,从现阶段来看,中国汽车确实还是有需要在一起的地方,包括出海。
“中国汽车还是要谋取出口,谋求走向海外、走向全球的。”赵家臣表示,这需要中国汽车在一起,因为中国品牌毕竟还是有机会形成合力的。当大家共同推动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带动“中国汽车”的名片形成全球影响力,各个品牌自己也将有更好的发展。
卢放表示,作为一家推出产品仅三年的初创企业,岚图汽车目前需要先和用户在一起。只有让用户满意,把实力做上去,才能为中国汽车业高质量“在一起”真正做出自己贡献。
胡恩平也非常认可卢放这样的观点。他表示,“在一起”之前,每个企业也应该先做好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对质量的控制,对法规的敬畏,对用户的热爱,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做好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才是优质的,也才算是是真正良性地在一起。中国汽车市场不能没有竞争,但是一定不能随便竞争。”胡恩平表示。
据蔚来助理副总裁马麟介绍,在2023年上半年,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渗透率是24.9%,30万元以上的智能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更是只有13.3%。所以,整个智能电动汽车产业仍然处于发展的早期。在他看来,在市场发展早期,新能源车企的使命应该是努力给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推动整个汽车市场完成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最终向智能电动汽车的转型。
马麟认为, 市场发展初期,“在一起”的内涵应该是大家能够共同把注意力放在如何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上,放在高质量研发及充换电设施建设上 。这项工作对市场发展、对用户体验、对环保等各个方面都是有价值的。这才是真正的“在一起”,而不是在一起降价,在一起通过低质低价争抢市场份额。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转发比亚迪“在一起”视频时也说比亚迪是长期主义的胜利。蔚来官方微博在回应的时候也强调了,我们看到了比亚迪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在坚持在研发上进行投入。
“因为这个和蔚来的做法是一样的。”马麟表示。2022年,蔚来也是在还没有盈利的情况下,实现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并计划在2023年投入更多。所以,他相信,这种做法才是“在一起”的正确姿势。
从众位车企大佬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在一起”这件事本身并不抵触。
有一部分人抵触的不是“在一起”,而是提出让大家“在一起”的企业——比亚迪。有人担心比亚迪别有用心,转移注意力。也有一部分人担心别有用心的企业利用大家“在一起”做坏事,比如共同推低质低价的产品,共同进行价格垄断等。
各位车企大佬也提出了自己对于中国汽车“在一起”的建议:首先,中国汽车在一起,不止需要车企在一起,更需要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在一起;其次,中国汽车业需要共同在海外市场打好“中国汽车”的名片;此外,中国汽车“在一起”应该是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力提升。
总之,是否“在一起”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在一起”做什么。
文丨张宇喆
编辑丨王歆
出品丨有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