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去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崔郊〔唐代〕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诗词·宝典
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
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从此心中爱恋之人便成为了陌路之人。
诗词·品鉴
相传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崔郊笔下的女子样貌极美,因此才得“公子王孙逐后尘”,但反观女子神态确实“垂泪”。她此刻的内心极度痛苦,为什么?诗人虽没有点明公子王孙的行为正是造成女子不幸的根源,但“绿珠”二字透出诗人对这一状况的不满。
西晋时,散骑常侍石崇出使归来,在群盗手中救出被抢劫的绿珠母女,并将绿珠带回洛阳。潘岳属下孙秀见绿珠貌美,忘形叫好,遭到申斥。孙秀便恼羞成怒投靠司马伦,伺机想得到绿珠。石崇失势后,孙秀趁势进谗杀死石崇。临死前,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言毕纵身跳下崇绮楼,坠楼而死。
这里诗人引用绿珠的典故,其实暗示女子美丽的容颜以及悲惨的命运。
侯门深似海,所以女子进门便会将自己遗忘。末尾两句诗人的讽刺意味加深,对那些只顾个人喜恶的侯门贵族、公子王孙深恶痛绝。同时这两句诗词引用女子的口吻,贴合题目“赠婢”,也从侧面写出自己被夺所爱的痛苦。
这一段被写成诗的爱情故事,结局也可称作一段佳话:于頔读到这首诗后便成全了崔郊与婢女,两人终于走到一起。
诗词·后传
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我们时常能在豪门恩怨狗血剧情中听到这句话,耳边顺势会传来大人们的劝诫:
门当户对的婚姻才能长久。
小时候,我们读童话故事《灰姑娘》,会幻想自己便是灰姑娘,等着有一天王子带着水晶鞋找到自己。可后来,越来越多人发现“侯门深似海”,自己既不足以嫁入“侯门”,身边也没有路人“萧郎”,于是故事虽已结局,幻想却从未停止:大概灰姑娘和王子在一起不会幸福的,童话都是骗人的。
这一切若要追根究底,逃不出四个字:门当户对。
但,长久的关系也许并非单纯的门当户对,还需要共性与吸引。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婚姻生活,我想大多数已婚人士会说:一地鸡毛。
各种琐事叠砌,各种问题接踵而至,想不一地鸡毛都很难。若仅仅是门当户对的两个人,可能无法长久的共同面对。在两个人的共性与吸引面前,再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附录:个人简历
崔郊,唐元和年间秀才。
《全唐诗话·卷之四·崔郊》:
郊寓居汉上,有婢端丽,善音律。既贫,鬻婢于连帅,给钱四十一万,宠眄弥深。郊思慕无已。其婢因寒食来从事家,值郊立于柳阴,马上涟泣,誓若山河。崔生赠之以诗曰: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或有嫉郊者,写诗于座。公睹诗,令召崔生,左右莫之测也。得见郊,握手曰:“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便是公作耶?”遂命婢同归。至于帏幌奁匣,悉为赠饰之。